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采用CDMA多址技术的宽带无线ATM通信网是第三代无线通信网的研究热点之一.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网络的信道复用情况进行讨论,提出直接信道复用模型下的用户使用信道分布概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在航空火控系统检修设备中,测试软件的仪器无关性设计方法.说明了通过程序、配置文件管理系统硬件,实现检修设备仪器硬件与软件分离的方法,对如何修改配置文件的驱动程序接口、通道映射表以适应新硬件的变更等问题作了详细说明.并讨论了用检测程序、数据库以及文本文件定义被测设备的检修属性,提高检修设备的通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本文在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对战场地面传感侦察系统的构成和原理进行了论述,说明了进行战场地面传感侦察系统技术研究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异步传输模式交换网络(ATM)的概念、组成及特点,并着重论述了ATM的连接技术,包括分层结构、连接过程和连接建立。其中提出了ATM层是其连接技术的核心,连接过程的实质是利用了虚连接的概念及连接建立的4个基本步骤。最后指出了ATM网络在未来通信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5.
提出一种光电二级稳定粗、精控制通道融合新方案,并与现有粗、精控制通道相互独立二级稳定方案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粗、精控制融合方案无论在成本、体积、性能和精度上,都优于现有二级稳定方案。新方案的可行性已通过原理样机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6.
针对广义信道下伪码测距偏差与各部分通道测距偏差叠加值的等效性问题,研究星地叠加通道和部分通道特性对伪码测距偏差的影响,并对实际通道中伪距"分层"现象的成因展开分析。通道非理想特性会对导航信号伪码跟踪性能产生影响,综合考虑星地两端通道的非理想特性,通过对导航信号伪码跟踪函数和不同类型通道建模,研究了星地叠加通道和部分通道特性对伪码测距偏差的影响。结合几类典型星地非理想通道,利用软件接收机展开仿真验证。通过分析几类典型通道对伪码测距偏差的影响,解释了零基线双差观测量中伪距"分层"现象的成因。文中模型与相关分析方法可用于解释相关信号质量问题,并指导接收机通道的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7.
战场目标声音探测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战场目标声音识别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目标声音探测技术的军事应用特点,然后对战场典型目标发出的噪声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战场目标声音识别技术中的几种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特征提取中的LPCC、MFCC技术以及分类器中的隐马尔可夫模型,为战场目标声音识别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反炮兵侦察是炮兵侦察的一项重要任务,声测和雷达是反炮兵侦察的主要装备。针对SEA方法的要求,提出了评估由炮兵声测和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的3个主要性能度量(MOP)。结合信息化战场环境,建立炮兵声测和雷达组网的反炮兵侦察效能的动态评估模型,为其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由于无线信道不稳定,且网络拓扑难以控制,在基于TDMA网络的无线收发设备开发上层应用时,迫切需要一个简单易控、比较真实的开发调试平台。文中比较了国内外一些无线网络模拟器的优缺点,提出并设计实现了一种通过以太网模拟无线网络的模拟系统。该模拟系统具有扩展性好,真实可靠且操作简单等优点,对加快相关设备和应用系统的研发进程,节约开发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US military operations are increasingly conducted within urban environments and with these operations come the risk of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ivilian casualties and infrastructure damage. The use of non-lethal weaponry, such as directed-energy weapons, is one method for minimizing collateral damage. This method enables US military forces to effectively fight within urban environments through force escalation capabilities. Using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xamples and future scenarios for urban warfare,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deficiencies affecting military capabilities in military urban operations, addresses the consequences of collateral damage, ass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directed-energy weapons in military urban operations and encourages further funding, research and integration of non-lethal weaponry, such as directed-energy weapons, within the US milit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